
當提到「獨立開發者」時,你能想起什么?
「獨立開發者」是怎樣一群人?
獨立開發者,指的是不依賴外部資源來維持項目運營的開發者,僅用自己現有的資源,來保證自己的項目開發。
雖然實際生活中,「獨立開發者」往往也不是真的以單槍匹馬形式出現,但獨立開發者較小的團隊規模,往往是決定能對自己的作品有更好的「質量控制」的關鍵:既不需要與各種甲方或營銷需求打交道,因此能在較少干擾的同時,按照自己的理想來創作自己的 App。
包括極客之選推薦過的各種優秀 App 之中,經常能看到一些富有創造力的 App,就是出自于「獨立開發者」之手。
不是每個應用都像支付寶、微信這樣,有著成百上千人規模的運營團隊在支持其正常運營。同樣有那些集 App 開發、設計,營銷,甚至是充當客服,回復各種來自用戶的問題。
在今年 WWDC 正式開始之前,極客之選也應蘋果邀請,有幸獲得了與三組 App Store 中的優秀獨立開發者交流的機會?;蛟S從他們身上,你能發掘到對「獨立開發者」的更多定義。
貔貅記賬 | 王維東
在三組開發者中,貔貅記賬的作者王維東,可能是最接近「一人團隊」概念的存在:他不僅是從零開始學習編程來編寫 App,并且自己一人完成了 App 增長過程中所需各種專業角色的工作。
直到王維東辭去原有的工作,聽從「命運的召喚」,成為一名全職的獨立開發者之后,他都一直是一個人獨立完成了貔貅記賬的所有開發工作。因此貔貅記賬可以說是一款徹底貫徹開發者個人理解的作品。王維東在之后的幾年中一直堅持打磨著 App 的細節,從用戶的反饋中提煉出未來應用的開發需求。
在王維東的身上,你能明顯感受到很多外界對傳統開發者的印象,但同時獨立開發者屬性的存在,又讓他在訪談中展現出很多獨特的氣質:比如在工作之外,王維東會閱讀大量的書籍,從閱讀中獲得新知,反過來也會應用到 App 的開發中。
也因為獨立開發的緣故,王維東的開發工作并沒有固定的辦公室,經常會帶著 Mac 去福州的戶外、星巴克甚至是寺廟里隨時隨地坐下寫代碼辦公。
而談到目前唯一一款 App 貔貅記賬的盈利情況,王維東在采訪中透露憑借 38 元人民幣一年的訂閱方式,目前營收已經能達到 4 萬人民幣一個月的規模。王維東的目標則是希望做到三萬持續付費用戶,這樣年收入能達到一百萬人民幣。
尤其是在訪談中的那句「目標是做到三萬個付費用戶就可以了,錢賺不完的」,更是在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道出了獨立開發者的本質:在賺到錢的同時,讓更多用戶享受到自己作品帶來的成就感,自始至終是獨立開發者重要的驅動因素。
謎底科技 | Alen & 柳毅
相比于其他兩組開發者,謎底科技不僅是人數最多的團隊,也是國際化發展相對規模最大的團隊 —— 他們的主打產品《謎底時鐘》以及今年新發布的《謎底黑膠》目前已經是在海外市場相當受歡迎的 App,其中《謎底黑膠》在發布之后已經在多個國家的 App Store 成為音樂類 App 榜單第一,《謎底時鐘》來自海外的下載與收入占比也到 70% 以上。
這里要簡單介紹一下謎底科技最知名的三款 App:OffScreen 是為了實現「少一點手機、多一點專注」而開發的一款 iOS App?!吨i底時鐘》是專為 iOS/iPadOS 設計的時鐘 App,應用內建了各種風格的時鐘樣式,同時提供各種樣式可供可以放置在桌面上的小組件。使用各種方式來實現桌面美化的效果;而《謎底黑膠》則如其名,是一款在小組件中使用黑膠元素展示用戶正在播放的歌曲的工具。
在謎底時鐘等作品之前,柳毅就已經開發過類似 PriceTag 等工具, 而拿到天使投資、成立謎底科技之后,柳毅也只是與另一位創始人同時也是夫人的梁逸倫一起,搭檔成為「夫妻店」組合。從 2017 年開始,將獨立開發者當作全職工作來運營。
而獨立開發的另一個好處,則是能在這一過程中,接觸到包括用戶以及其他開發者在內更多人同樣是一讓獨立開發變得更加有趣的部分之一。柳毅本身也在通過社交媒體推薦其他獨立開發者的優質應用,同時推出獨立開發者訪談,讓更多用戶能了解到獨立開發者這一群體以及他們的作品。
也正是因此,當應用規模擴大,需要拓展團隊規模時,加入這個團隊的往往也都是在獨立開發過程中已經認識到的朋友:比如謎底科技的負責運營工作的「湯包」,就是從當初謎底科技的第一款應用的活躍用戶變成了謎底科技的一員。
謎底時鐘 App
IRISLOFT|陳虹曲
在本次接受采訪的三組獨立開發者中,來自 IRISLOT(中文名:虹靜閣)的陳虹曲是唯一一個將游戲作為自己獨立開發之旅主要內容的一個。并且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他其實也并非專業軟件開發者,編程屬于「半路出家」,這在當前生存環境逐漸復雜的獨立游戲市場情況中更顯得特立獨行。
目前,虹靜閣主打的游戲是《雨紀》,以及即將在 2022 年上線的姐妹篇《落葉城》;其中《雨紀》的劇情是拯救一個已經被淹沒的城市,而《落葉城》更是講述了一個關于城市「破壞與恢復」的故事。
兩款游戲的靈感都來源于關于現實生活「集體記憶」:前者是來自 2012 年的北京特大暴雨事件,后者靈感則是來源于疫情之下封鎖的城市,以及對正常日常生活的回憶。
對于陳虹曲來講,這樣的小規模游戲開發團隊,想要在特定的環境中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本身已經算是非?!噶肀脔鑿健沟氖虑?。而在陳虹曲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國內游戲需要申請版號這樣的「不可抗力」之外,對于縮減小團隊的工作量、幫助游戲進行技術上的創新與探索時,App Store 在生態內的號召力都給小團隊相當大的幫助。同時也讓陳虹曲認識到了更多未曾設想的用戶,能更專注于「將游戲做好」這件事。
有些高校學生 拿我們的游戲當智商檢測器......另外還有外國人發郵件來,說我們的游戲陪他度過了愉快的孤獨的時光。有這樣的游戲陪伴,不去外面聚會,一個人在家的度過也不錯。
結語
雖然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有幸與之對談的,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經算是 App Store 生態獨立開發者中的頂尖選手,但從溝通中能看出:在尚不具備規模的早期開發經歷中,讓這些獨立開發者首選 App Store 的除了對蘋果生態的向往,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因為 App Store 有著其他應用商店無法比擬的完善支持。
相比于其他 Android 平臺主流的應用商店,除了 iOS 生態之外,開發者還可以借助 iCloud 云同步服務,幫助用戶在 Apple 設備之間同步數據。
三組開發者甚至普遍選擇的營銷策略也都將重心放在了「用戶口碑」之上,借助全球各區 App Store 的編輯推薦機制,逐漸讓全球的用戶知道自己的作品,同時也選擇使用能更長期激勵開發者做出好 App 的訂閱制付費,而不是選擇免費但嚴重影響體驗的彈窗廣告等盈利模式。這些都是一個優秀應用商店應有的價值體現所在。
而在國內主流的 Android 應用商店在設定 50% 甚至更高付費抽成比例的同時,完全無法提供與 App Store 以及背后 Apple 生態對等的技術支持以及全球服務體系。同時繁雜的應用商店上架機制,也嚴重影響了獨立開發者為 Android 平臺開發優秀獨立應用的積極性。
這些對于早期「用愛發電」、在付費用戶不多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更新的的獨立開發者來講,往往會成為前期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因素。
而這些,即是國內 Android 應用商店的最大短板,同時也是讓 App Store 得以建立「獨立開發者的好作品-龐大的付費用戶群體支持-催生出更多好作品」這樣正向循環的優勢的原因。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 Apple Newsroom:《最新研究顯示 App Store 助力中國小型開發團隊在全球市場斬獲成功》一文。